【我們是不同,而非錯亂】
蘋果日報 2018年01月27日
浸會大學舉辦雙性人研討會,本地及海外學者皆就議題演講。醫學界稱雙性為性發展障礙(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, DSD),即先天性其性染色體、性腺和生殖器不能被分類為男性或女性,據外國統計,每2000人就有1人擁有雙性特質。
英國倫敦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心理學顧問,「歐洲雙性人社會心理研究網絡」共同創辦人Liao Lih-Mei解釋,雙性人所指的是身體,並非人格本身,他們在成長過程受各方面的心理挑戰及障礙。雙性人於接受治癒期間,難以講清事實,雙性小孩亦有機會在未經同意下,被迫要接受手術,不停的醫療診斷及手術會對雙性者做成傷害。
Dr Liao引述部分雙性人求診期間的感受,指雙性人於成長期間多番受到家庭、朋友和社會的質疑,即使在接受醫療診斷時,亦被治療過程及方式傷害。有雙性人曾說「他們要我在房內裸體並為我拍照,在我的皮膚上留下烙印,但從沒有向我解釋為何要這樣做」。有雙性人亦指「我的家人不會跟我商量,我認為我的父親應該離開房間」。雙性人於社會上感到孤獨、羞恥及驚恐,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,「我不容許自己走近朋友」。 雙性人對於關係及性亦感到憂慮,「當教授跟我說,我不可能懷孕時,我的媽媽崩潰及大哭」。
即使雙性人的父母對於自己孩子擁有雙性別亦有個人及社會壓抑,他們得不到合理解釋。Dr Liao指,雙性人及其父母需於整個成長過程中,得到關懷及醫學意見,亦要理解生殖器官是自己的一部分,雙性人病人亦可透過互相支持得到深一層的理解,從而令自己抒懷。
全港首名面向傳媒的雙性人細細老師,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。她說現時醫學上會命名雙性情況DSD為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,她指形容為Difference of Sex Development更恰當,「We are different, but not disorder( 我們是不同,而非錯亂)」,她指主創造了男和女,也創造了雙性人, 社會不應排斥雙性人。「 當我還年輕時,我覺得自己是妖怪」,一出生便陰莖和陰蒂並存,生於中國傳統家庭的細細, 家人認為她是長子,必須傳宗接代,於是要她不停做手術,成為真正的男丁。「 小時候,不止備受家人給予的壓力和不理解,連朋輩和社會也是這樣,我不能站立小便,每次如廁,便被人恥笑和歧視」。
8歲時,醫生跟她說做手術可改變苦況,結果超過20次治療和手術,她未有得到改善,反而面對更苦的情況,「不停的手術,反而令我的下體出現3個洞,比以前更難如廁,我更覺得自己是妖怪」,她開始討厭「被要求」成為男人, 社會認為如果她不是一個男人,則必須成為一個女人,「我必須只能揀一邊,誰會在乎我不想要什麼,誰會在乎我想要什麼」。
「我們雙性人失去了生存的權利, 失去自主的權利, 有些父母甚至未等雙性的嬰孩成長,已經殺了他們,剝削他們成長的權利」,她說雙性人雖然不同於人,但不代表需要被更正, 社會應該要接受雙性人的存在。
*全文轉載自已停止運作的蘋果日報